七律长征的意思古诗翻译

七律长征的意思古诗翻译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红军在长征经过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与最终的胜利。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征历程的回顾,更是对红军战士不屈不挠灵魂的赞美。这篇文章小编将对《七律·长征》的意思进行详细翻译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这首古诗的深刻内涵。

诗的内容与背景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创作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遇失败,被迫进行战略性转移,历时一年,行军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诗的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表达了红军战士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畏灵魂,强调了他们的坚决信仰。

逐句解析

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明确了全诗的主旨,表现了红军在长征路上所展现出的勇壮与决心。“远征难”指的是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则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万水千山”则是对艰难险阻的形象化表达,显示出红军将这些困难视为微不足道。

颔联与颈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长征路上的壮丽山河。五岭的蜿蜒如细浪,乌蒙山的高耸则被比作泥丸,表现了红军在面对天然险阻时的从容与自信。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里描绘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的艰难场景。金沙江的水流湍急,拍打着高耸的山崖,而大渡桥则在敌人的炮火下显得寒冷,但红军战士依然勇往直前,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尾联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尾联回顾了红军在经历艰难险阻后,终于到达岷山的喜悦心情。岷山的千里雪象征着红军的胜利与希望,而“三军过后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在胜利后的欢欣鼓舞。

拓展资料

《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描绘长征壮丽景色的诗,更是对红军灵魂的深刻赞美。毛泽东通过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最终取得胜利的喜悦。这首诗以其特殊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七律·长征》的翻译与解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领悟这首古诗的意思,也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伟大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