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征集志愿_ 什么是征集志愿什么情况下才能填

什么是征集志愿? 什么是征集志愿什么情况下才能填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中为填补高校招生规划空缺而设置的补充录取机制,具体定义及核心要点如下:


一、定义与影响

  • 基本概念
    征集志愿是指在每批次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省级招生*(如省招办)将未完成招生规划的院校、专业及缺额规划数向社会公布,供未被录取且符合分数要求的考生再次填报的补录机会。
    • 核心目的:解决高校招生规划未满额的难题,同时为考生提供本批次内“复活”录取的机会,减少退档风险。

二、适用对象与条件

  • 考生资格

    • 必须未被录取:已录取考生无法参与,需通过省级平台(如贵州省考生综合信息平台)确认录取情形。
    • 分数达标:需达到该批次最低控制线或院校规定的降分线(部分院校允许线下20分内考生填报)。
  • 高校缺额类型

    • 生源不足:院校在常规投档中未招满规划数。
    • 退档导致缺额:考生因不服从调剂、体检不合格等缘故被退档。
    • 追加规划:高校临时增加招生名额。

三、填报流程与注意事项

  • 操作流程

    • 查询缺额信息:通过省级招考网站、短信等渠道获取缺额院校及专业名单。
    • 填报时刻窗口:通常在批次录取结束后的1-2天内完成填报,逾期无效(如广东省2025年春季考试征集志愿仅开放26小时)。
    • 志愿设置:多数省份采用平行志愿模式,可填报多个院校及专业组(如“依学考录取”普通类可填20个院校专业组)。
  • 关键注意事项

    • 避免扎堆:热门院校或专业可能因补录竞争激烈导致分数反超常规志愿。
    • 核查条件:需符合院校对体检、语种、学费等独特要求(如色盲色弱考生避开受限专业)。
    • 服从调剂:建议勾选专业服从调剂以增加录取概率。

四、与“补录”的区别

  • 时刻阶段不同:
    征集志愿在本批次录取结束前进行,而补录通常在开学后针对放弃入学资格的缺额补招。
  • 适用范围不同:
    征集志愿覆盖各批次,补录仅针对未完成全年招生规划的高校。

五、防骗提醒

高校征集志愿为公开透明的官方流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警惕“内部补录”“花钱保录取”等诈骗信息。

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的重要补充机制,考生需及时关注官方信息、精准评估自身条件,抓住最终的录取机会。不同省份具体制度可能有所差异,建议以本省招*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